第(2/3)页 如今大夏王朝也有龙米,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? 这是杨开的想法。 此言一出,众人纷纷点头,觉得妥当啊。 可何言却无奈的摇了摇头道。 “杨尚书,你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好,但我朝还是无法与大金王朝一般。” “其原因有二,其一大金龙米,天下驰名,天下各地谁不知道大金龙米好?哪怕是老百姓都知道大金龙米有多好。” “而我朝龙米,即便是打出招牌又如何?天下人相信吗?而且即便是相信,产量上谁又能相信?” “不可能我朝说年产三万万石,那就一定能生产这么多,兑现问题无法解决,而大金龙米,先不说已经深入民心,光说这么多年来,大金王朝也必然存储了大量龙米。” “自然而然,不担心挤兑事件。” “以上两个问题,才是大金王朝推行大金宝钞的核心竞争,再者如今东荒境搞出同盟会,各大势力都愿意推广大金王朝的大金宝钞。” “而我朝被排斥在外,已经错失良机,无法与之抗衡。” 何言出声,身为户部尚书,对于宝钞这个话题,他是非常敏感的。 毕竟一但可以发行宝钞,那么就可以解决财政问题。 简单点来说,就好比江中郡不是有十几万万石龙米吗?大夏王朝可以直接印宝钞。 就按照一个高于正常水准的价格。 二十两白银一石。 那就可以印三百万万两白银宝钞出来,这些宝钞当然也不可能是一口气拿出去,而是一点一点拿出去。 让市面流通起来,如果发生挤兑事件,直接把江中郡的龙米买过来,然后一家家兑换。 毕竟宝钞就是兑换龙米,而且粮食是硬通货,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,至少你不会饿死,能吃饱喝足。 以前推广宝钞,是因为宝钞对标的是金银,百姓兑换金银的目的,其实还是为了买粮食,买其他生活必需品。 现在直接兑换粮食,更加直接一点。 当然,这只是比喻,如果当真印了三百万万两的宝钞,其实就相当于是预支未来的国税。 借未来的银子,来解决当下的事情。 这可不是拆东墙补西墙。 毕竟现在若是有银子了,一但解决五大绿洲的问题,过个五六年,配合大夏龙穗,看看大夏王朝会发展到什么程度。 而现在没有银子,五大绿洲的事情,只能慢吞吞搞。 现在拖一天,未来就晚一天成功。 “同盟会之事,杨爱卿是如何想的?” 提到了同盟会,永盛大帝不由开口,询问杨开是怎么想的。 大夏宝钞的事情,永盛大帝不太愿意,之前就干过一回,差一点没把大夏经济体系崩掉。 现在大金王朝搞,他也第一时间跟何言商议过,明白这宝钞不是想搞就搞出来的。 反正最起码,大夏王朝搞不出来。 “陛下,同盟会之事,完完全全是挑衅我大夏王朝,礼部已经在筹备宣文。” “如若同盟会成立,礼部将与诸国断绝友邦关系,任何入同盟会者,将不可入我大夏王朝。” “在贸易与航易上,也进行强而有力的打击。” 杨开出声。 这是他的想法。 也是众臣的想法。 同盟会毕竟是仙门,佛门,还有大金王朝以及扶罗王朝联手做的事情,你想要阻止,估计很难。 只能说去威慑一些诸侯国,给予同盟会阻碍,不然的话,一句话不说,真当大夏好欺负。 可是,这样的回答,并没有让永盛大帝满意。 “仅仅只是断绝商贸合作,这起不到什么威慑作用。” “朕有一计,不知诸位爱卿觉得如何?” 永盛大帝开口,说完这话后,在百官的注视下,永盛大帝缓缓开口。 “征战匈奴。” 永盛大帝道出这四个字来。 一时之间,满朝文武惊愕了。 征战匈奴? 这可不是小事啊。 一但开战的话,那就不是讨伐那么简单,而是要打着灭国的旗号来,不然的话,就过去打一场仗,意义是什么? 自己家现在一大堆事情没处理,还要对外宣战? “陛下,万万不可。” “陛下,此时此刻,我大夏经不起大战啊。” “三大灾区还未彻底平定,五大绿洲正在缓慢迁徙百姓,这个时候决不可乱来。” “请陛下三思。” 这一刻,文臣们纷纷开口,一个个拒绝,杨开,胡庸,何言,王启新,纷纷开口,哪怕是兵部尚书赵益阳,也不由跟着站出来,他虽然没有拒绝,可态度很明显。 这个节骨眼,的的确确不能打。 可文臣们拒绝,武将们一个个激动不已啊,如今得知江中郡有这么多粮食,将士们一个个都起了心思。 对于武将们来说,只有征战才能提升官位,真要打起来,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。 “陛下,臣认为可以,同盟会之举,完完全全就是瞧不起我大夏王朝,如今江中郡若能年产五十万万石粮食,而且都是这样的龙米,只需要十万万石龙米,臣愿意替陛下,横扫匈奴,马踏王庭。” 一位侯爷站出来了,直接开口,想要主动请缨。 可马上另外一道声音响起。 “老臣愿意为陛下,横扫匈奴,老臣今年虽八十有三,但老臣依旧体魄健壮,可以为陛下效劳,不需要十万万石粮食,只需要给老臣八万万石粮食即可。” 一位国公站了出来,他刚才盘算一下,哪里需要十万万石粮食啊,算他百万大军出征。 一名将士一天消耗一斤米,算上运输消耗,算上战马粮草,算上等等等等的一切,一天也不过消耗五百万斤粮食。 一年下来也不过消耗一千五百万石粮食。 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消耗,真要打仗的话,还要犒赏三军,还要发军饷,等等事情。 一年消耗能控制在一万万石粮食左右。 算上打三年,外加上各种抚恤金,以及各种损耗,等等一系列的东西。 三万万石粮食刚好,多要五万万石是用在提高军心,外加上打了胜仗再发点军饷,提高士气上。 这样一想,信国公内心鬼叫啊。 这辈子没打过这么富的仗。 要是陛下审批下来的话,自己带着八万万石粮食,还怕打不过? 我耗都能耗死这帮匈奴狗。 今天不打仗,犒赏三军。 明天打仗,什么?我军站了一天,毫无伤亡,赏。 哈?天气阳光明媚,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吉象啊,赏。 这样下来,百万大军的气势得多夸张? 想想看啊,这还没打仗,没赢就给这么多,这要是赢了得给多少? 古今往来打仗,打的其实就是粮草,有粮草就有士气,有士气就好多了。 数量堆积之下,就不怕打不过。 只可惜的是,信国公话刚说完,立刻就有人站出来了。 “陛下,臣认为,国公大人为我大夏浴血奋战前半生,现在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。” “这样的战争,应当让我们后辈人来,臣愿意领军粮六万万石,三年内,攻破匈奴国。” 一位侯爷出面,如此说道。 “什么?什么时候打仗要这么多军粮了。” “我只要五万万石,陛下,五万万石就好了。” “好家伙,十万万石减到五万万石?你们要这样吗?陛下,我四万万石就行了。” “都别吵了,老夫三万万石,不够老夫自己变卖家产打,行不行?” 一瞬间,武将们一个个开始内卷,从十万到三万万石,到后面更是有人开出两万万石粮食出来。 反正知道大夏不缺粮食了,先喊了再说,真要出去打仗,没有粮食,朝廷能不给吗? 以前是穷,要节省,没了就是没了。 现在有这么多粮食,那就不担心了。 听着武将这样开口,文臣们一个个摇头。 而永盛大帝眼神有些古怪的看向这帮人。 这帮人是不是脑子有点问题啊。 大夏这么富有了,轮得到他们出征? 这仗无论如何都是自己去出征啊。 不过,这话肯定不能直接说啊。 “好了。” “出征匈奴之事,朕心意已决,不过考虑到如今大夏灾年,也就不好起兵。” “赵爱卿,朕着你拟定作战计划,朕这次预算,十五万万石粮食。” “不过这出战之人,容朕想想,仗反正一定要打,不过可以拖延一段时间,具体是什么时候,等到时候再说吧。” 永盛大帝开口。 反正出战是一定要出战,马踏王庭,是每一个大夏帝王都想要做的事情,也是每一个将士都想要完成的成就。 只是这泼天的功劳,足矣记录史册中。 这谁不想要? 当然,自己御驾出征,必须要找一个理由和借口,而且还要让人来请求自己,不然的话,要是自己站出来说,我要御驾出征。 估计最大的阻力就是这帮武将了。 尤其是自己刚才也说了,十五万万石粮食出征。 这么多粮食啊,这已经不是出去打仗了,这是出去炫富啊。 说实话,当说完这十五万万石粮食的时候,永盛大帝自己都兴奋的不行,这辈子打一次这样的仗,完全爽了啊。 不过眼下需要搞定两批人。 文臣。 武将。 “到时候让镇国公开口,帮朕一把,朕对锦年这么好,镇国公应当会给朕一个面子吧?” 永盛大帝心中暗道。 “陛下。” “臣等还是不答应出征。” “请陛下三思。” 何言继续开口,想要劝阻永盛大帝。 毕竟好日子总算来了,你这边就要打仗,就不能消停一二吗? “退朝。” 然后永盛大帝没有理会何言,直接挥了挥手说退朝。 征伐匈奴,是他最大的梦想。 以前没得选,他没话说。 现在有得选,他必须要做。 有些事情,现在不做,以后就没得做了。 当然,这件事情的的确确需要从长计议,反正不管如何,得搞定武将这些人。 文官没什么好说的。 他不是询问这帮文官,而是通知。 武将的话,的确难办,看的出来,都想率兵出征匈奴国。 随着退朝后。 文官聚集在一起,商议着这些事情。 不管如何,打仗也好,不打仗也罢,至少大夏王朝的粮食危机解决了。 杨开被众大臣包围着,一直询问关于江中郡的事情。 而武将们也罕见的凑过来听。 杨开这人实在,也不吹嘘什么,就是把江中郡的事情,一件件给说出来了。 但也有挑刺的,何言一直在挑刺,当然他挑刺的目的,大家也知道,就是怕这是一场梦。 如此。 朝堂上的事情,也逐渐传出去了。 这种事情瞒不住,别的不说,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的大事抉择后,大夏王朝也是立刻知道。 唯独中洲王朝不一样,毕竟中洲王朝朝会很少,基本上都是中洲帝王一个一个吩咐出去。 倘若传出去流言蜚语,就方便直接针对了。 其他王朝也想学这招,可学不会,一来是帝王的威信问题,二来是这样做很危险。 所有事情,都由帝王一个人来处理,出了事也是帝王一个人负责。 这不成规矩,也不好。 这也是为何中洲帝王被称之为传奇的原因。 江中龙米。 征战匈奴。 这两件事情以最快速度传了出去。 反响最大的就是镇国公。 江中郡内。 镇国公听闻这个消息后,在大营内笑了很久。 “果然如老夫猜想的一般,陛下一定会讨伐匈奴的。” “这满朝武将,居然一个个恬不知耻,还想要主动请缨征战?他们就看不出来吗?这次征战匈奴,陛下早已经内定好人选了。” “老夫就是不二人选。” “哈哈哈哈。” 镇国公大笑着,他听闻陛下有意讨伐匈奴国,笑的无比开心,而听闻满朝文武居然主动请缨,被陛下拒绝后,镇国公就更加开心了。 为什么? 因为这摆明就是让他上啊。 整个大夏王朝,他不上谁上? “老爷子,你别笑的这么开心啊,万一真不选您去呢?” “再说了,您一把年龄了,还嚷嚷着去战场,有必要吗?” 大营内,顾宁涯开口道。 听到这话,顾老爷子皱了皱眉。 “老六。” “你过来。” 他喊了一声。 顾宁涯微微皱眉。 “老爷子,你不会想打我吧?” 顾宁涯问道。 “你过来,爹有事跟你说。” 顾老爷子笑了笑。 “爹,你别骗我啊。” 顾宁涯想了想,也就凑了上前。 紧接着顾老爷子一脚直接踹了过来。 嘭。 后者摔倒在地,喊疼不已。 “我一把年龄?” “我这个年龄还想着上战场,你这个年龄整天想着怎么去阿谀奉承,想着上位。” “你也不瞅瞅你这个怂样,要不是你爹我当年立下赫赫功勋,今天这悬灯司指挥使,轮得到你来?” “你可真搞笑。” “再说了,这征匈大将军,不选你爹我选谁?” “你自己想想看,这满朝武将,那个比的过你爹?” “都是一群废物东西,你信不信,我要是去了朝堂,谁敢请缨?一个个屁话都不敢说。” 顾老爷子谩骂道。 听到这话,顾宁涯有些郁闷,他就知道要挨抽。 但仔细想想吧,自己老爷子说的也没错。 “爹,话虽然没错。” “可打不打还是一个未知数,以前也不是天天喊着要打,结果呢?还不是没了动静?” “户部,吏部,工部,礼部,答应吗?” “再说了,匈奴国这次参加同盟会,真要打,大金王朝,扶罗王朝,他们难道会坐以待毙?” 顾宁涯开口,挨了一脚后倒也老实了。 “这次不一样。” 第(2/3)页